隨著中國鋁業的發展和金屬鋁儲蓄量的不斷增加,中國鋁合金廢料產生量也在不斷增長,僅從2001——2016年計算,中國累計生產電解鋁2.3億噸,人均消費量24公斤,人均儲量130公斤。鋁合金廢料進口量從2010年的285萬噸下降至2016年的192萬噸,進口量不到廢料供應總量745萬噸的30%。
中國鋁業中被忽略和遺忘的事實
盡管廢料進口在逐年減少,但有些情況還是被忽略了,那就是從2010年開始中國已經進入鋁的報廢高峰期,目前是廢料增長zui快的時期,其中鍛造鋁合金廢料占60%以上,鑄造鋁合金廢料占30%左右,總量超過1000萬噸。從理論上講中國在這個階段已經不再需要再進口普通廢雜鋁合金廢料作補充,但實際的情況是中國新舊廢料生產作業模式沒有分開,大量的變形鋁合金舊廢料和新廢料,作為廢雜鋁的稀釋料生產成普通鑄造鋁合金錠。這從一個側面助長了鑄造鋁合金產能的不斷擴張,以及廢雜鋁合金料的進口。很顯然,假如變形鋁合金廢料有先進規范的循環體系,那么利用原鋁作廢雜鋁的稀釋料來生產普通鑄造鋁合金肯定是劃不來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鋁在冶煉、加工和回收過程中要產生渣。2017年,我國鋁渣保守估計在420萬噸以上,其中金屬鋁的含量超過220萬噸。如果采用國際先進工藝技術處理,其中98%(215.6萬噸)的鋁可以回收,其余氧化物100%(204.4萬噸)的可以轉化為綠色工業原料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目前,國內技術落后,鋁的回收率不到55%,氧化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還是空白,也就是說2017年我國420萬噸鋁渣中僅回收了121萬噸鋁,有99萬噸鋁變成了氧化物,危廢總量由200萬噸增加299萬噸。按噸鋁1.5萬元估算,全行業直接損失150億元。這是長期以來被中國鋁行業企業忽略的第二個重要事實。
現今,國家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zui近,中美貿易開戰,鋁合金廢料進口受到了限制,嚴重影響了長期依賴進口廢料進行生產的企業。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當認清國內鋁合金廢料市場的供給格局,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排除貿易戰影響,把模糊了的視線矯正清晰,把漏掉和浪費的資源找回來,讓更多的鋁廢料資源快速回到生產企業,使中國再生鋁產業由依賴進口拉動發展轉向自給自足健康發展。